美国国务院表示,即便对委内瑞拉实施了石油制裁,美国的目标仍然是尽快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。
文|落叶
编辑|昭明
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中,一本不起眼的户口本竟成为“镇馆之宝”,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观看。
其实,这个户口本身份并不简单,它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本,作为历史上唯一办过户口的皇帝溥仪,其户口页中的户籍地址和文化程度引人注目。
不光是游客们对其十分好奇,就连当初为溥仪办户口的民警吴静深也十分惊讶。
那么,这背后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?我们一起来聊聊。
一、历史上唯一的皇帝户口本
2001年5月10日,北京警察博物馆邀请了众多国宝级专家,对博物馆内的61件藏品进行鉴定。
很快,一本看似普通的户口本转到沈庆林、万冈等5位专家手中。
户口本打开后有2页纸,一张为户口底簿,大小和A4纸相当;小的为户口卡片,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。
两页纸上的信息基本相同,大的为派出所存档,小的为户口卡片,户主的名字让专家们大吃一惊,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末代皇帝溥仪。
这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户口本的皇帝,怎能不让人大吃一惊。专家当即将溥仪户口本列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鉴定组组长沈庆林感叹道:“这个文物的社会教育价值和历史意义超越其他文物,算得上镇馆之宝了。”
有人说,溥仪在新中国十年改造期间著作的《我的前半生》,是溥仪坎坷波折的大半辈子,实际上他的后半生只有7年时间。
而只有2页纸的户口簿册,短短三四十字的记载,却是溥仪后半生的开始,这本户口册开启了他新的人生篇章,也是溥仪第一次为自己而活着。
不过,溥仪在派出所办理户口本之时,却尴尬的扣出“三室一厅”,这是咋回事呢?
二、家庭住址是“紫禁城”?
1950年8月,溥仪被苏联红军移交至中国,在回国的列车上,溥仪坐卧不安,对身边人大发脾气,当列车抵达长春时,他更是精神崩溃,自认为马上就会被公判。
列车抵达沈阳后,溥仪等战犯被接到沈阳公安部会议室,期间溥仪两腿发软、双手发抖,他以为他已走进判决其死刑的法庭。
但很快溥仪了解到,新中国政府不会判决他死刑,只要他积极改造,就能够减轻罪行甚至释放出狱。
这之后的十年时间,溥仪经历了改造教育、主动认罪、自觉悔罪的过程,1959年12月9日,末代皇帝溥仪被成功特赦回京,流下了激动而幸福的泪花。
不过,早在1951年7月,公安部就颁布了《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》,就此全国城市居民开始了户口登记。一旦没有户口,那就无法领取粮油及副食品票证,也就无法正常生活。
因此,溥仪从战犯到公民后,首先就要有户口。
次日,溥仪就在族弟溥俭的陪同下,来到北京西城分局厂桥派出所。
在这里,溥仪显得沉默寡言,族弟溥俭主动和民警吴静深说明情况,随后溥仪从口袋中拿出“特赦证”,捧在手上双手递给吴静深,并向他鞠了一躬。
此时的吴静深,还没意识到向他鞠躬的竟是末代皇帝溥仪,他将各种材料收齐后,拿出户口本底簿,开始为其办理户口。
底簿上一共有29个填写内容,吴静深先是一笔一划将“爱新觉罗·溥仪”的名字写在底簿上,随后询问他户籍住址。
溥仪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我家住在紫禁城!”
听了这句话后,吴静深和其他民警人员吓了一跳。旁边一位年长的民警问道:“难道你就是最后一个皇帝?”
溥仪十分尴尬,但也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。
其实,溥仪说自己户籍地址是“紫禁城”,从历史上来看并没有什么错。
溥仪1906年出生于醇王府,3岁时被迫和生母分开,被慈禧接入皇宫,成为宣统皇帝。然而,溥仪只当了3年皇帝,就于1912年2月被迫退位,这意味着满清268年的执政历史就此结束。
不过,溥仪并未失去所有的权利,他依旧拥有“清帝”称号,每年可领国民政府400万两白银,可继续住在紫禁城,在这个小王朝里,行人见到溥仪仍需下跪行礼。
但溥仪的幸福日子没持续多久,1924年10月,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,将溥仪赶出紫禁城。
后来,溥仪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,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,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,溥仪被苏军抓捕押送苏联,后经新中国改造特赦。
只是,特赦后的溥仪已经是一位普通公民,而紫禁城也已成为“故宫”,其户籍地址自然不能填写“紫禁城”,吴静深只能让溥仪重新选个地址。
因当时溥仪住在五妹韫馨家中,再加上溥仪亲友大都住在附近,溥仪只好填了“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”这个地址。
三、溥仪文化程度
吴静深询问溥仪职业是什么,他表示自己刚被特赦,政府还未安排工作,吴静深只好写下“无叶(无业)”二字。
吴静深又问他是什么学历,溥仪只好诚实地回答,自己自小读的就是“私塾”,于是吴就写了“私书(私塾)”二字。
只不过,后来溥仪户口本变动之时,其学历由“私塾”改为“初中学历”,那么溥仪的文化程度如何,真的是初中水平吗?
1911年时,隆裕太后就为溥仪请了社会名流陆润痒、陈宝琛两位老师,而聪明的溥仪很快就掌握了满汉知识大全,可谓是古今中外信手拈来。
后来,“中国通”庄士敦成为溥仪老师,他不仅传授溥仪英文、地理、数学等知识,还关心着溥仪的生活。
不过,溥仪1924年被赶出北京,庄士敦就此离开。
如此看来,溥仪5岁至18岁时接受了系统的学习,从今天来看,溥仪应该是高中水平,但因他没有毕业证,派出所给他写了个“初中学历”也算合适。
后来,溥仪来到北京植物园工作,同事称他的中英文水平应该是博士级别,文物鉴赏能力更是无人能比,在植物园工作短短1年就能给植物“把脉”。
可见,溥仪的真实文化水平或在高中之上,其英语水平更是与研究生无异,但溥仪没有毕业证,民警也没有办法。
四、历史唯一离婚的皇帝
除了文化水平外,就连婚姻状况也让民警吴静深倍感头疼,不知该如何填写。
众所周知,溥仪的婚姻历程十分复杂,充满了政治算计、个人情感纠葛,先后4段婚姻也是溥仪个人命运波折的体现。
在登记户口本时,溥仪坦言自己前后有4个老婆。
早在1922年时,年满16岁的溥仪迎来大婚之日,尽管此时他已不再是皇帝,但婚礼排场依旧非常大,民国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纷纷送来贺礼。
溥仪迎娶的皇后正是出身名门、气质温婉的婉容,其曾祖父为满清三朝元老,父亲更是内务府重臣,可以说两人的结合是政治上的联姻。
然而,溥仪对妻子婉容并没有太多感情,这使得婉容无法得到丈夫的感情和尊重,其生活十分痛苦和复杂。
后来,婉容脾气开始变差,染上大烟,还和侍卫私通怀孕,最后被溥仪打入“冷宫”,死的时候连尸骨都不知道在哪里。
和婉容一同出嫁的是皇妃文绣,她同样被溥仪所“冷落”,但也遭受了婉容的排挤打压,这让文绣无法忍受,她大胆站了出来,向法院提出离婚。
这是历史上首位皇妃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,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,也让溥仪丢尽了脸面。只不过,文绣离婚后日子过得并不是太好。
第三位妻子名为谭玉玲,她和溥仪结婚之时才不过17岁,正在北京上学,但因政治的需要,在日本人的操控下被迫嫁给了溥仪。
不过,谭玉玲性格温和,待人温婉,让溥仪十分喜爱。只是,两人生活5年后,谭玉玲就意外暴毙。
溥仪的第四任妻子名为“福贵人”李玉琴,两人于1942年走到一起。尽管李玉琴是穷人出身,但当时的溥仪也进入了人生最低谷,李的贴身照料给了溥仪精神上的无限支持。
只不过,两人只生活了3年,溥仪就成为战犯被押捕苏联,李玉琴只能在困境中苦苦等待。直到1957年,她才勇敢站出来和溥仪离婚。
可见,虽然溥仪贵为末代皇帝,但婚姻生活并不是太好,以至于他被问到婚姻状况时,先是不好意思回答,又轻声表示自己现在一个人生活。
吴静深不知其中深意,只好问:“死了还是离了?”
溥仪见状,只好尴尬地说:“死的死,离的离。”
吴静深没办法,只能在婚姻这一栏写下“离婚”二字。
五、溥仪的百姓生活
或许是溥仪的身份特殊,年仅26岁的吴静深难免有些紧张,以至于在办户口时写了两个错别字。
但溥仪还是顺利拿到了象征新中国公民身份的户口本。
溥仪很珍惜这个户口簿册,这意味着他的生活重新回到起点,对未来愈发向往。
拿到户口本后的溥仪,很快又拿到了“选民证”,1960年11月26日,正在植物园工作的溥仪,在同事带领下前去投票,这让他十分激动。
而过上普通生活的溥仪,50多岁首次一人逛大街,一人在商店买东西,一个人乘坐公交车,一个人走亲串友,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快乐。
溥仪也学会了洗衣、做饭、烧水等基本技能,就算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,他也不会放弃,总会勇于克服困难。
在植物园工作期间,他并没有因身份特殊而偷懒,反而对待工作十分认真,很快就学会播种、扦插、松土等技术。
工作3年后,溥仪经人介绍和护士李淑贤结为夫妻,两人婚后恩爱有加,度过了平淡而幸福的余生。
1967年,溥仪因病去世,年仅61岁,被安葬于八宝山,后被妻子李淑贤迁至华龙皇家陵园安葬。
溥仪的一生是戏剧化的一生关于股票的,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缩影,尽管他前半生做了很多错事,但最终认真积极改造,回归平民生活,大家怎么看呢?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一家天下股票配资_线上股票配资平台_炒股线上配资公司观点